專欄連載Column

2019-06-05

第54期 我的戰場夥伴 一起奔馳15年的秘密武器

       現代高球是武器與裝備的時代,沒有經過這些新進武器測試系統的選手,好像就會輸別人。調整時也會用器材分析來找方向。為了採購高球輔佐器材,什麼五花八門的用品全部到位了。包括雷腦分析、機械手臂、增加重量揮桿與推桿儀器等等,為了要爭取勝利,大家只好採好採滿。
 

       我在比賽時當然沒有這些高科技的武器,我就想出一些不用花錢,也可讓自己變強的器材,人矮腳短的我,球袋隨時帶著一條跳繩,做我最好的暖身器材,直到現在還有保有這個習慣。另外就是特別請球桿贊助廠商,幫我特製二支桿長不到70公分,重量卻高達三支鐵桿重的迷你球桿,做我練習固定基本功的器材。我把一支放在台灣,作為回到家鄉隨時隨地都不能忘記的功課。另外一隻正式成為我曾秀鳳的形影相隨的特訓器材。

       想起這二支球桿就想起他們陪我征戰過無數的歲月、數百場的戰爭,跟隨著我在日本跑透透,坐新幹線、地鐵、巴士、計程車、為了配合嬌小玲瓏的日本旅館單人房,只好配合小小球桿自主訓練。房間的寬度與長度,剛好可以讓我揮桿重量加速,如果碰到太小的空間,就走出房門到走廊與這支小球桿一起玩遊戲。不管前一晚幾點回到飯店,或當天比賽打了多長的時間,我的功課都是得認真先揮上200到300次的基本揮桿動作。為了增加穩定與擊球距離,從不放棄一定先繳完當天功課才可以上床睡覺。

        這支夥伴陪了我近15年的歲月,也讓自己在日本的運動生涯能延伸20年那麼長。有時候晚上在旅館的走廊甩動時,在櫃檯看著監視器影像的人員就會出現,並走過來關心一下、三不五時還會跟我借來揮揮桿,跟我切磋球技,我也就順其自然當起了臨時教練。這支陪我上山下海的迷你球桿,不管坐上什麼交通工具,我還是需要很小心的拿著。好聽叫防身,其實就是怕它敲到別人會黑青,怕還會被告,因為自己的腳也黑青很多次。每次想起它,就在我腦海裡依然記憶猶新。
 

        回到台灣比賽少了, 而現在的我幾乎不上戰場了,也一直忘了它的存在,前些日子終於在某角落找他了它、現在的它握把已經氧化、桿身也已生鏽、桿頭也長出了黑斑、心想需要拿出來曬一下太陽整理一下,做傳承動作了。

        雖然現代化高爾夫的備戰武器越來越多,揮桿、推桿、體能、所有課程樣樣少不了,但大家是否忘了,世代交替中判斷與實務的重要性呢?光是追著科技的變化,還是得一步步地做好基本的技術,老老實實地完成功課,才能在這人人高科技的現在,接受每一次上戰場的考驗。

 

 

作者‧曾秀鳳
1968年出生。1991年轉入職業,征戰日巡創下連續11年取得種子資格紀錄,職業生涯共獲得13座冠軍。2015年自賽事退休後致力於人生新目標──高爾夫傳承。目前擔任臺北城市技科大學助理教授。